资源再生利用集聚经济活力
湖北谷城县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资料照片)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因神农氏尝百草植五谷而得名。这里东邻汉水,西偎武当,南接荆楚,北通宛洛,是“南船北马”之要道。
(相关资料图)
斗转星移,万象更新。近年来,“川陕咽喉”谷城县紧紧围绕产业创新发展、企业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政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惠民等重点领域,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力争成为湖北山区县县域经济发展标杆。去年年底,谷城县成为湖北首批创新型县(市);今年,谷城县成功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科技引领绿色发展
“过去,大家看不入眼的破烂,经过再生技术变成了抢手货。这是高质量循环利用的结果。”湖北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负责人王进告诉记者,企业每年能“吃”进25万吨废铝,“吐”出20万吨铝合金,可节约100多万吨原生铝矿。这其中,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废铝回收利用、铝合金研制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大力实施“智造焕新”工程,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该公司自主研发了高强韧免热处理新型铝合金、高性能铝棒、铝灰无害化利用等六大类11项新技术。去年,该公司的废铝切片/铝屑短流程绿色再生技术获评2022年度再生资源行业十佳绿色低碳技术成果。
近年来,谷城县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其引领一二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目前,充满活力、有竞争力的各类企业遍地开花,17条特色产业链和超百亿元级优势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其中,以再生钢铁为代表的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已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共有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6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76家关联企业入驻;集群内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达96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63件;回收网点在全国有327家,每年生产钢铁铸造件80多万吨。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车桥和转向节,每年产生大量废钢和铁屑。这些边角料被谷城县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回收再利用后,加工制作成制动鼓、支架、桥壳等几百种汽车零部件,然后销售给三环车桥、三环锻造等车企,形成了以废旧钢铁为原料的双向配套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军说:“我们的汽车锻件年产量10万吨,产生的废钢废铁有一两万吨,光卖铁疙瘩每年就能节约成本8000万元到1亿元。”
目前,谷城县已形成资源再生利用、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3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和1个全新的硅产业集群。仅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集群去年产值就达24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6.5%。
谷城县县长涂世平表示:“谷城主动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襄阳‘144’产业集群规划,着力打造3个300亿元级支柱产业集群和4个100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力争今年的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关。”
多措并举护航创新
“由于在技改提质、绿色发展、发明创造、质量提升等六方面成绩突出,公司获得的政府奖励达400多万元。”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光保说,这些资金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今年年初,为充分体现县委、县政府尊重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的决心,谷城县专门拿出4302.74万元奖励争先创优的先进单位和企业。其中,3300余万元用于重奖科技创新企业。近年来,谷城县出台了《谷城县创新型县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涵盖平台建设、动能转换、梯队培育、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内容,以此撬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年投入研发资金11亿元左右。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37件。统计显示,骆驼集团、三环锻造、三环车桥、金耐特机械、洪伯车辆等企业平均每年计划研发超过1000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
同时,谷城县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推出“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施高素质人才“蓄水池”计划,累计引进上百名高素质人才奔赴各行各业;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培育计划,引进院士6人、专家38人及“科技副总”14人,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企业免费提供专利导航等服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
谷城县还充分发挥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优势,不断开拓创新,走“电商+产业”发展之路,为产品漂洋过海插上腾飞的翅膀。去年,谷城县线上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带动线下交易额45亿元。
为倒逼职能部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宽松优越的环境,谷城县也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做到“院墙内的事企业办,院墙外的事政府办”,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成果转化增添动能
近日,襄阳金耐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炉火通红、热气腾腾,生产十分繁忙。破碎、熔炼、铸造、精加工……大量回收的废钢铁材料经过“综合施策”,变成了可以“再上岗”的全新产品。
“每年大约回收5万吨可再生钢铁资源,然后制造出适用于多种车型的桥壳,9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该公司总经理帅莉说,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约1.7亿元,产销两旺。
在技术层面,该公司不断寻求新突破,精铸生产线由以前的水玻璃铸造改成了全自动化的固溶胶模式,加工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实现了产品轻量化,科技成果得到了充分应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谷城县积极开展“技改提质、智造焕新”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改提质工程,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行业中转化应用。
目前,全县有28家企业进入襄阳市智能化诊断服务平台,三环锻造、三环车桥、骆驼华中、新金洋资源、金耐特机械、洪伯车辆、富仕纺织等企业每年以不低于5000万元的资金投入智能化改造。不少企业在重点部位、关键生产环节实现了“机器代人”,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普遍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持续攀升。
“有了金刚钻,揽来瓷器活。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我们的优质特色工业产品、农特产品等畅销全球,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更足,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也更有底气。”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表示,“十四五”时期,谷城县将实现GDP过千亿元、化工园区产值过千亿元、硅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等目标,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贡献,为谷城县早日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 洁)
关键词: